為什么要設置這些縫呢?來分別看三種縫設置原因,原則與構造形式。
一 伸縮縫(溫度縫)構造:為了防止建筑物受氣候溫度變化(熱脹冷縮)而引起結構變形產生裂縫。
二沉降縫構造:為了防止建筑各部位由于沉降不均勻引起結構變形,破壞。
三地震縫: 指地震區(qū)設計房屋時,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壞。
再看三種縫具體構造形式:
一伸縮縫:(地基受溫度變化影響小,不考慮伸縮變形),僅在基礎以上將墻體,樓板層,屋頂等構件豎向斷開。使分開的建筑物可以水平方向伸縮。
二沉降縫:從基礎的底部就斷開,將建筑物分成若干個獨立的可以自由沉降的單元。是從基礎貫穿到整個建筑物頂部。必須保證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能自由變形。沉降縫出來的效果是那種不均勻縫隙。
三防震縫:防震縫的基礎可以不設縫,只沿建筑物的高度設置,但在處理上應該加強上半部分與基礎的連接。 防震縫要沿著建筑全高設施,縫兩側應該布置雙墻或雙柱,或者一墻一柱,使各部分都有較好的剛度。
那這些西安變形縫需要設到建筑物什么部位呢?即設置原則。
一伸縮縫:1是針對建筑物長度超過了一定限度,在建筑物長度方向上每隔一段距離預留縫隙。2是針對建筑物平面變化較多或者結構類型變化較大時,在結構變化較大處將建筑物斷開。3就是采用附加應力鋼筋,將強建筑物整體性,可少設或者不設縫。
二沉降縫 :1建筑物的高度和荷載差異較大處或結構形式變化大,易導致地基沉降不均勻時, 2地基壓縮性有差異(建筑物各部分相鄰基礎的形式,寬度及埋置深度相差較大,造成基礎底部壓力差異大,易形成不均勻沉降,) 3當建筑物建造在不同地基上,且難以保證均勻沉降, 4新建筑物與原有建筑物緊相毗連時, 5建筑物體型復雜,鏈接部位又比較薄弱, 6建筑平面轉折處, 7過長建筑物的適當部位,
三地震縫:1建筑物平面中,凹角長度過長或者凸出部分較多。2房屋有較大錯層。3建筑物各部分剛度貨荷載相差較大。4地基不均勻,各部分沉降量過大。
再來看三種縫的寬度
伸縮縫的寬度為20~30mm,相對來說砌體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中砌體結構中有保溫層>沒有保溫層,同樣鋼筋混凝土裝配式>現澆式。距離一般在20~100m。
外圍護構件縫內要求填塞保溫材料。還要做好密封防水構造。如油膏嵌縫,鋼板蓋縫。還有瀝青嵌縫的,金屬皮嵌縫的,木條蓋縫的等。
沉降縫的寬度與兩個方面有關,1地基性質,2建筑物高度。地基越軟,高度越高,沉降縫寬度隨之加寬。寬度一般為30~120mm,五層以上就應該大于120mm。沉降縫寬度比西安變形縫大。
防震縫寬度根據不同的結構類型和體系以及設計烈度決定。寬度更寬。在磚混結構中,根據設計烈度不同,寬度取50~100mm。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建筑≤15m時,取70mm。建筑高度超過15米時,再根據設計烈度,每增加高度增加寬度。
這里補充下小知識。地震區(qū)建造房屋,要力求體型簡單,重量剛度對稱均勻分布,避免在平面和立面的突然變化。防震建筑的特點一般只考慮水平方向上的地震波。應用防震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形體簡單、結構剛度均勻的獨立部分。為減輕或防止相鄰結構單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預先設置的間隙。
那么問題來了,它們可以三縫合并么?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三種變形縫構造做法基本相同。但功能不一樣,不能合并。沉降縫只有垂直變形,伸縮縫有水平或者垂直變形,前面兩種縫時刻都在發(fā)生變化,都是單向設置;防震縫只有偶然性的作用,而且是多向設置。
沉降縫能起到伸縮縫的作用。
伸縮縫和沉降縫都可以代替防震縫,但根據所處地帶是否是地震多發(fā)地帶,考慮是否增加防震縫。
還有一種是不適宜留縫的建筑,由于建筑物中設縫構造復雜,給建筑,結構設計和施工都帶來難度,所以有一種采用施工后交縫(帶)的方式,以滿足建筑物功能要求。
后交縫的位置在結構受力和變形較小的位置,寬度約為1米。造型可做垂直縫或者階梯縫。做時需要在兩側混凝土養(yǎng)護期達到6個星期的時候。為保證質量,施工前應該將混凝土鑿毛,清潔干凈,保持濕潤并刷水泥凈漿。后交縫應采用西安變形縫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筑,強度不低于兩側混凝土。后澆帶的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28d。